不掌握性知識就是白來世上走一遭?
彭露露資料圖
性學專家彭曉輝
在性文化節(jié)上被潑糞,視為“學術女兒”的性學女碩士彭露露被曝出家
錢報記者對話輿論焦點中的性學專家彭曉輝:
“什么時候性不引起關注了
社會才是正常的”
本報記者 黃小星
“性學是人學,如果一輩子只能學一門學科,那么非性學莫屬;你一輩子吃飽了穿暖了,如果不學性學,不掌握性知識,就是白來世上走一遭。”昨日,目前全國唯一的人類性學研究方向碩士生導師、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彭曉輝接受錢江晚報記者采訪。
最近,有關性學與性學家的新聞頻繁曝出,恰恰挑動著公眾敏感的神經(jīng):先是知名性學家李銀河坦承,她與一位“生理女性,心理男性”的伴侶同居17年;接著,彭曉輝視為“學術女兒”的性學女碩士彭露露被曝出家,性學、女生、曾求職受挫等關鍵詞引爆輿論;而彭曉輝本人,也在一個多月前的廣州“性文化節(jié)”上,遭受“反色情聯(lián)盟”成員潑糞攻擊。社會及公眾為何如此關注性學,對性學及性的認識又存在哪些誤區(qū)?錢江晚報記者對話彭曉輝。
“只能做不能說無任何的道理”
記者:李銀河的私生活為何如此受公眾關注?你怎么看待她的自我披露?
彭曉輝:李銀河本身就是一個公眾人物,她在性學領域非常出色,不只做研究,也做公眾普及教育。再加上有人惡意介入,讓她不得不披露私生活,這也是對公眾知情權的尊重。
但由于一般民眾沒有接受過性學教育,不懂得什么叫性傾向,對此產(chǎn)生了很多誤解。李銀河說自己是異性戀,她的伴侶“大俠”也是異性戀,我同意她的說法。因為最新的性學研究成果表明,一個人的性傾向并不是由對方的生理性別來確定的,而是她/他的心理性別來確定的。
記者:感覺和性學沾邊的新聞,總是格外引起公眾興趣。
彭曉輝:因為大家覺得“性”這件事是不可談的,而我們這些性學家敢于公開談,容易引起注意。我們并非刻意去談,只是面對大眾的性知識匱乏,我們不得不去做一些普及的性教育工作,這才引起大家對“性”的過于敏感。所以,社會需要有一個“脫敏”的過程。我以前說過,等什么時候性不引起關注了,媒體都不采訪我了,這才是正常的——為什么大家不關注你今天吃飯沒有,因為吃飯是個人必須以及習以為常的事情。
記者:之前李銀河也提到,“在中國,性從來是可以做而不可以說的,它是人人內(nèi)心隱藏的一個‘骯臟的小秘密’。”
彭曉輝:這就是性學不普及的結果。如果把性視為“只能做,不能說”,這不是不講道理嗎?既然性與人生密切相關,你做都做了,為什么不允許別人去研究、去宣傳性知識呢?!
責任編輯:楊陽
歡迎投稿,投稿郵箱:nyhhshys@163.com。凡是原創(chuàng)投稿一經(jīng)采用,除在南陽健康網(wǎng)發(fā)布外,同時同步到今日頭條,騰訊網(wǎng)、新浪網(wǎng)、網(wǎng)易網(wǎng)、搜狐網(wǎng)、東方頭條、趣頭條、鳳凰網(wǎng)及公眾微信“南陽衛(wèi)生健康”。